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佛教走出去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6-01-09 14:44 回复:0 关注量:674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林与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强调:“一些人对中国有偏见,主要是源于陌生、隔阂和不了解。了解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佛教界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国佛教“走出去”的战略,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文化,通过精心包装、塑造品牌,借助文化巡演、合作研讨、艺术交流等形式,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超凡的魅力,让世界人民了解完整全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中国佛教禅武文化风靡海内外,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但是,少林禅武文化更多的还只是作为中国武术的面目出现,海外大众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武术层面,对佛教、禅宗的了解还很欠缺,还没有真正涉及到佛教的文化内核。而台湾的佛光山、法鼓山、中台山、慈济等佛教寺院团体,他们在欧美不少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佛光山还开设了好几处大学,大力阐扬佛教文化,积极发展海外信徒,对于弘扬中华佛教优秀文化,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佛教协会与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了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凝聚海内外佛教力量,倡导和谐文化理念,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三届论坛都只在中国本土召开,属于“请进来”开会,虽然实现了中国佛教广泛开展联谊、交流和文化展示的功能,但是在对外传播方面还略显不足,未能实现“走出去”的期望。 
再与日本、韩国佛教界的海外推广力度相比,大陆佛教界的海外传播能力更是难以相提并论。
日本于19世纪开始向西方介绍源于中国佛教禅宗的曹洞宗和临济宗的日本禅宗。不少日本佛教代表人物积极将日本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并将日本禅宗“包装”成能够为西方社会理解并接受的修行方法。源于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早在19世纪即开始在北美传播。目前,净土真宗在美国有60多家寺院、多个僧团,其僧俗信众约有1.6万人。日本另一主要宗派日莲宗的海外成员有很多非日裔人士,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信众。日本政府的佛教外交主要包括资助修复和保护世界佛教文化遗址,推介日本佛教文化遗产,以及介入与佛教有关的国际事务、利用佛教加深与有关国家的联系。
韩国政府和民间组织致力于携手推动向世界介绍韩国佛教,并有意识地将佛教外交纳入其国家公共外交政策之中。韩国最大的佛教宗派曹溪宗通过派送高阶位的僧人到海外访问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管理网络。曹溪宗总务院长慈乘法师认为,佛教外交是韩国国家品牌塑造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他宣布,曹溪宗将通过一个长期计划,在全世界集中推广韩国佛教,近则10至20年,远则40至50年,终会结果。此外,韩国政府在与朝鲜的交往中也运用了佛教外交手段。
综合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佛教对外传播的经验,我们认为,当代大陆佛教界在海外的影响力亟待提高。主动走出国门、阐扬中国佛教、传播中华文化,事关中国佛教的国际竞争力、事关提升佛教民间外交的能力、事关丰富公共外交的内涵与拓展民间外交的发展渠道,有必要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围绕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目标,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铺垫和规划:
1
对佛教在公共外交方面的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的一种宗教,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应再固步自封,将优秀的佛教文化拒之千里,简单地归于一般宗教对待。尤其是在对外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学并立的历史。应该专门设立这方面的课题,由佛教界、学术界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充分发挥佛教对外交往的优良传统和便利条件,提升佛教文化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所占的比重。
2
鼓励中国佛教走出国门,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在外交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重要。有关方面应该积极鼓励中国佛教大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将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传递到世界,让整个世界通过“公共外交”的影响力来认识中国,使中国精神和价值观为世界所认识和接受,是中国佛教民间外交的重要任务。国外的体制与国内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因此,在他国传教与传播文化只要顺应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发展的空间和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一些在国内发展较好、影响力较大,但又苦于规模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做大做强的寺院,不妨效仿台湾佛教“四大山头”的做法,到海外开设自己的分支,既能解决自身的发展瓶颈,又能开辟传播中国佛教和中华文化的海外基地,对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3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确立独特的文化“品牌”,扎实推进佛教的文化外交事业。
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中国的宗教外交面临着较为不利的生态环境。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果与当地文明契合不好,极易受到诋毁和排斥。毋庸讳言,相对于日本禅宗、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而言,目前汉传佛教在海外的传播缺乏特点鲜明、容易推广的“品牌”。同时,中国佛教的对外传播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稳步推进的工作计划。日本和韩国的佛教外交立足于长远,着力于细微,计划详尽而扎实,这对中国目前的佛教外交很有借鉴意义。
4
努力培养和造就佛教对外传播专业人才,为佛教文化走向世界积蓄力量。
古人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弘扬,关键因素在人,因此,中国佛教要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关键在于佛教文化交流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佛教界大力开展交流人才培养。上海玉佛寺早在2004年就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培养多语种僧才。2008年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与玉佛寺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佛教外语交流会”,汇集了包括港澳台佛教界人士在内的全国各地佛教外语人才,用外语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举行了“海外留学归国僧人座谈会”,探讨中国佛教的海外发展之路。以本次交流会为基础,中国佛教协会委托上海佛教协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办了“佛教英语进修班”,培养了三十余名佛教英语人才。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举办期间,这批佛教英语人才为会议提供接待和翻译服务,深受好评。受到上述做法的启示,我们认为,佛教界还需要继续加大对佛教外语交流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对外传播佛教文化的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