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禅宗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佛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它寂静而深邃,可用心体悟却难以言状,上千年来有无数的文人高士从禅宗修行中寻找心灵的回归和抚慰,中国悠久的绘画史上产生了如苏东坡、董其昌、八大山人、担当等著名的禅意水墨画家,但做为外来的油画却没有产生一位把中国特有修行文化――禅,融入绘画的画家,因为众多的油画家对西方的学习只是表象和技巧的学习,并没有进入绘画艺术的内在精神性思考和表现,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更是差之万里,但这恰恰是艺术的本质和最终的归宿,禅宗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一提起禅意绘画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水墨,因为禅意水墨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太多的先例,但油画没有,因为油画是西方的,禅是中国的,众多的油画家又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了解和领悟。
问:在绘画历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答:我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沉默寡言、喜爱读书,在读中学时偶然从老师拿的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幅赵无极先生充满神秘禅意的抽象油画,当时他并不知道赵无极是谁,也从没有画过画,甚至也没有看到过别人画画,但赵无极先生的那张画却引发了我内心深处对绘画的莫名的兴趣,后来他有幸结识了与赵无极同出师门的画家刘石平先生(他们都在国立美专受教于林风眠和吴大羽)并随其习画七年。刘石平先生对于中西绘画相通的观点和实践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艺术思想,即使后来在西安美术学院求学时接受严格的西方绘画基础训练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在后来的岁月中我通过对张大千、黄宾虹、八大山人、赵无极、马蒂斯、凡高、莫奈、席勒及毕加索等中外绘画大师的研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问:什么事件突然让你开始禅意油画的创作?
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从年幼时便喜沉静的内心世界逐渐演变为对禅宗文化的钟情,特别是 2003 年“非典”狂肆时我不顾亲朋的阻拦来到北京工作,当时笼罩着人们的恐慌情绪和因怕传染而互不交流的孤独相处使他把目光转向内心的寻求,这实际上就是自我的心灵禅修。 2006 年 5 月,我辞去做了多年并消耗掉了自己大量精力的美术编辑工作,从此得以拿出精力对中西绘画的各种流派和发展进行反复的对比和思考,同时又对中国丰富的艺术理论及深邃的艺术精神进行体悟后毅然拿起油画笔开始了禅意油画的创作。在我的“一醉禅房文化艺术工作室”,书柜里除了中、西名家的画册外更多的是艺术理论、古典诗词和佛教书籍。许多人说在画画时要听音乐,我则不然,我在绘画时常常是一个人静静地盘腿而坐,待心定气静之后才拿起画笔在清静的房间里让自己的思绪在画布上自由自在地流淌――寂静、轻松、邃远。
问:请谈谈禅意油画的意义。
答:禅意油画,穿破了人们对于中、西绘画的偏见,打破了人们对于禅意绘画的成见,用中国的艺术精神融解了西方的油彩,又用西方的油彩诠释了中国的艺术精神,禅的精神――贯通了东方也影响了西方,发源于古代又融会于现代。清新文化创始人张凡凡提出清新是中国文化的应有之意,我的作品以中国禅意为哲学基础,符合清新的风格。
问:的确,你的作品是清新书画的典型代表。
曾醉艺术简历
曾醉,1967年9月生于河南省孟州市,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现任清新书画院副院长。
在学生时代作品就被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人士收藏。
多年来担任过多家国内知名经济和时政类媒体的美术编辑工作,在繁重的编辑工作之余对中国画、油画、书法及理论进行深入的关注和思考。2006年5月辞职创立“一醉禅房”,从事专业绘画的研究和创作,认为绘画仅仅靠勒奋还远远不够,对艺术精神的彻悟才能最终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曾醉把中国的艺术精神融入油画创作,又用油画的丰富的表现力来诠释中国的艺术精神,他的作品不仅爱到了东方人的赏识,也得到了西方人的喜爱,作品被企业,金融,宗教界等人士收藏。
艺术活动:焦作市美展优秀奖(1992.5中国河南 焦作市)
陕西省青年美展一等奖(2001.10中国西安)
中国水电美展二等奖(2005.10中国北京)
第五届宋庄艺术节(2009.9中国北京 宋庄)
第二届亚洲艺术博览会(2010.1中国 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中国艺术鉴赏年会(2010.2中国北京 广发银行)
宋庄-洛杉矶交流展(2010.4中国北京 宋庄-美国 洛杉矶)
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2011.1中国北京 国际贸易中心)
曾醉禅意油画展:吾心如禅(2011.6中国北京 台湾百大馆)
曾醉油画、刘新华水墨画联展(2011.7中国北京 可创画廊)
第14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2011.8中国北京 国际贸易中心)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