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沉香的分类与鉴别。

2016-07-22来源:香道网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形成原因是由于本种树干损伤后,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形成香脂,最后经多年沉积而得。
一、沉香的分类
沉香,一种非常昂贵的香料。关于沉香的分类命名方法很多,都不太统一,各有各的说法,导致沉香市场混乱,沉香好坏不分,特性不分.很多第一次接触沉香的玩友对此的概念是越看越糊涂。
 
沉香按结成情况不同,一般被分为6种
1、沉香木因年代及自然因素,倒伏经风吹雨淋后,剩余不朽之材,为“倒架”;
2、沉香木倒后埋进土中,受微生物分解腐朽,剩余未朽部份,为“土沉”;
3、倒伏后陷埋于沼泽,经生物分解,再从沼泽区捞起者,为“水沉”
4、为活体树经人工砍伐,置地后经白蚁蛀食,所剩余部份,为“蚁沉”;
5、活树砍伐直接取得沉香者,为“活沉”;
6、树龄十年以下,已稍具香气者,为“白木”。
第一种到第三种都是死沉香,第四到第六种为生沉香。
 
现代国产沉香业内人士对沉香的分类、品名
分野生香和人工香两大类
(1)野生香:指采集自野外野生树木、非人工为求量产而致伤或加以其他手段令沉香树所结的沉香。
(2)人工香:指为求量产而人工致伤或加以其他手段令沉香树种所结的沉香。(不论野生或种植树木)
 
各种野生香的品名,多按形状分。
“ 板头”——是指白木香树整棵被锯、砍掉或大风吹断,树桩经长年累月风雨的侵蚀,在断口处形成的沉香。
“包头”——指断口周边已被新生的树皮完全包裹住的板头。
板头和包头又分“老头”和“新头”:
“老头”——指断口经风雨侵蚀的时间较长、断口处的木纤维已完全腐朽脱落,断口处呈黑色或褐色而且质地坚硬的板头或包头。腐朽面质地越硬、颜色越深者越佳。(腐朽面质地极硬、颜色深褐或黑色俗称“铁头”)
“新头”——指断口经风雨侵蚀的时间较短、断口处的木纤维尚未腐朽或未完全腐朽脱落,颜色很浅或呈黄白色,质地松软的板头或包头。
“吊口”——指白木香树身被砍伤之后,结出的沉香。
“虫眼”——(亦即“虫漏”)指白木香树因受虫蛀,分泌油脂包裹住受虫蛀的部位而结成的沉香。
“壳沉”——指白木香树树枝受风吹断落,断口经风雨侵蚀,分泌油脂而形成的呈耳壳状的沉香。
 
“锯夹”——指白木香树上有锯痕,而树在锯痕周边分泌出油脂而形成的沉香。
“水格”——是指枯死的白木香树经雨水侵蚀或浸泡,油脂沉淀而形成的沉香(或者有其他解释,具体笔者还无法弄清),一般呈均匀的淡黄色、土黄色或黄褐色,油线不明显或没有油线,闻之有较其他国产沉香浓郁香味的沉香,木质越硬、香味越浓、颜色越鲜者越佳。
“地下革”——(亦即“土沉”)是指枯死的白木香埋于地下所形成的沉香,多为树头树根,一般颜色较浅。
“枯木沉”——(俗称“死鸡仔”)是指枯死的白木香树含油脂的部分,因长时间沉积发酵,颜色变浅,呈灰色或浅灰色的沉香。
“皮油”——指白木香树皮下层分泌出油脂、形成的一层沉香,多呈竹壳状。
“夹生”——是指沉香成品中,夹杂有新生的白色木质部分。
“奇楠”——指含油脂非常丰富、刮之能刮下粉腊状物质且能捏成团而不散;尝之麻嘴麻舌、嚼之有点粘牙,而且气味清香凉喉;燃之香味醇厚、黑烟浓密的沉香。颜色呈绿色、深绿、土黄、金丝黄、黑色等。传说有白色、紫色等色的奇楠,但难得一见。
马沉与星沉
在坊间,有所谓的"马来沉"及"星洲沉",实际上其均仅是个名词而已。
(1)"马来沉"意指产自马来西亚之沉香,但原产于婆罗洲北部属马来西亚之沙巴及沙劳越省山区之沉香现已严重枯竭;且以马来西亚的高工资,早已怀敷开采成本,目前仅有少数印尼人在边界开采,因此,"马来沉"只是个过去的名词而已。
(2)"星洲沉"之星洲,是指新加坡,新加坡目前为印尼沉香的最大集散地,其本身当然不产沉香,但以其灵活的贸易手腕,几乎掌握印尼沉香的主要出口量,甚至于出口时以新加坡币计价。因此,"星洲沉"指的是产自印尼,集散于新加坡的沉香而已。
(3)此外,中国古籍上亦记载在中国南方有种植沉香树,当时种植该种树的目的,是在于其树龄尚幼时,即在其外皮割痕以取其汁液制药,此种汁液不同于目前所言自然形成于枝干内部之油脂状聚集物,且现已无人种植,在此不多介绍。
 
越沉与印沉 
(1)越南连接中国,其沉香之开采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且大多输往中国,因此,国人较习惯于越南沉香的气味,相对的,印尼沉香的普及开采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且距中国较远,输入者少,加上印尼沉香气味较浓郁,不如越南沉香之清香,所以,以制香用而言,国人偏好越南沉香气味者较多。
(2)越南沉香质地较为松软且油脂层较薄,加上越南沉香树的自然生长环境因素,现今在越南要找到重量200公克以上且厚度达3公分以上的沉水黑沉香块已几乎不可能;然而,由于土壤及气侯因素,在印尼婆罗洲的一些原始森林内,仍有少数珍贵的沉水黑沉香块被开采出来,由于数量极有限(不及沉香总产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均被视为珍宝般收藏。
(3)以用途而言,台湾制香业普遍采用合于国人气味喜好的越南沉香片,尤以"会安沉"的等级最受国人钟爱,然而,若要用于雕刻佛像或制作圆珠,则以珍贵的印尼黑沉香块为宜。
 
活沉与死沉 
(1)沉香树为生长于浓密原始森林内之稀有树种,若在其存活的数百年间均未被发现,其最终为老化而自然死亡,在树干倒地之后,其内之木质部份受到风化及腐蚀致逐渐消失,然而,原树干内含有沉香油脂之部分却因能抗风化及腐蚀而存留下来,通常形成不规则的大、小薄片,此种沉香薄片因采拾于已死亡之树株,因此,称为"死沉",亦因其被埋覆于地表土壤之下,故又称为"土沉"或"地下沉"。
(2)"活沉",顾名思义,即在沉香树尚为活株时,即予以砍伐开采,因此,任何"活沉"都会有刀斧痕。
(3)对制香业而言,所需之沉香片愈富含油脂者愈佳,因"死沉"之木质部已腐蚀消失,仅余下含油脂之部分,虽然其外表干枯且大、小不齐,但仍是制香业之最佳选择。"活沉"则因伐自活株,因此仍含部分木质部,但其外表干净漂亮,且每块均较大,较完整,是雕刻、造景的好材料。
(4)因"死沉"表面已经历过数十年的风化作用,且埋于土壤之下,所以其表面闻起来毫无味道,仅在燃烧时会有沉香气味。"活沉"则因采自新鲜活株,因此其沉香片在未经燃烧及燃烧时均呈沉香气味。
 
奇楠与沉香
事实上,奇楠就是沉香的一种,其亦产自沉香树(世上没有奇楠树,且“奇楠”一词,仅见于越南沉香,印尼沉香无此称法)。一般而言,奇楠较易呈块状,而非片状,若以口嚼之有轻微辣味,燃烧时,味道中夹有奶油味,并不一定为黑色,有人即以其色泽不同区分为:黄奇、红奇、白奇、黑奇等;由于数量少,且带有神秘色彩,因此市场上价格很高,其实,奇楠和沉香本为同一物,两者间不易界定。
 
二、沉香的真假鉴别
沉香真假的鉴别方式非常简单,目前市面上假冒沉香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兹分别介绍辨别方式供参考:
(1) 以非沉香之其他杂木冒充沉香者:
真正的沉香圆珠或雕件来自沉香原木,经切割雕制而成,表面新鲜,必会自然地散发出和沉香原木相同之独特气味,其它的冒充杂木有些外观上纹路类似于真的沉香,但闻起来毫无味道,极易辨别,因此,只要是闻起来没有沉香味的,就不要贸然购买。
(2) 以泡油方式冒充者:
沉香为天然的野生植物,品质再上乘的沉香亦不可能全黑,必然会在黑色的浓厚油脂中夹杂有或多或少白色至深褐色的木质部,造成黑白相间的情况,然而,有人以品质较差(全然没有油脂或油脂极少者)的沉香木先作成圆珠,然后将其浸煮于加温的沉香油中,使沉香油渗入其内,造成整个圆珠均为完整的黑色,全然没有一点白色至深褐色的斑点或条纹,此种欺骗方式常见于市面,不可不慎。 
综合上述,对于任何沉香圆珠或雕件其真假的判别方式为:
  A、 看:
  全黑者,绝非真品,而为泡油而成,其仍有些香味,但味道持续时间不会很久。
  B、 闻:
  只要是真品,绝对会有特有的淡淡的沉香味,没有香味者,少碰为妙。
  C、 烧:
  若还想进一步确认,则可用烧得灼红的针尖,触到圆珠或雕件较隐密处(如圆珠洞或雕件底部),真品必然会有熟悉的沉香味散发出来,真假无所遁形。
  D、 剖:
  泡油的沉香若自中间剖开,其内为全黑色,真品则为黑白均有,且泡油珠燃烧时会膨胀并冒黑烟。
  此外,对于沉香旧品,由于表面已有污渍,且可能经过其它香料之涂抹,因此,除了以燃烧或针尖测试的方式外,不易以闻或看的方式辨其真假。
 
三、沉香市场“十香九假”收藏需谨慎
虽然沉香仍旧还属小众收藏,但在拍卖场上屡屡创下天价,也正是如此不断上涨的行情,使得沉香行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收藏者带来不少困扰。“十香九假”?随着近年来沉香价格连续数年迅速上涨,各类高仿品混迹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假货泛滥已经成为了制约消费者购买沉香的一大毒瘤。
目前假冒沉香的高仿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像高压注油就是增加木材的重量,看起来油很重,其实与真香完全不同;水煮或浸泡染色,对新手很有欺骗性,因为他们大多没尝过沉香的味道;用竹子为原料做出来的高仿沉香看起来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油线,但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还有的不法商家,采用注铅的沉水珠子,沉香是真的,只不过在中间灌了铅,可以大大增加份量,对于按克计算的沉香来说,性质是非常恶劣的。
 
进入沉香市场的门槛要高得多,需要从色泽、气味、比重等多方面入手。沉香的等级和真假鉴别难度大。小编建议如果缺乏专业知识的收藏者最好不要盲目跟风,如果感兴趣,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以免上当。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沉香与道教

上一篇:

沉香之美在何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