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国际佛教禅修学会礼请如瑞法师讲授文殊智慧

2016-07-20来源:香道网   


如瑞法师讲授文殊智慧
佛宝网山西讯 2016年7月15日,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博士生导师吴言生教授,带领浙商禅修班参访普寿寺,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普寿寺方丈如瑞法师开示文殊智慧。吴教授礼请如瑞法师用文殊智慧化解现代人生活中的种种困惑烦恼。
我们生活在智慧的大海里
有一条小鱼问大鱼:“妈妈,大海在哪里?”大鱼说:“孩子啊,你现在就在大海里啊!”生活当中处处有智慧,衣食住行都需要智慧,我们每天就生活在佛法的智慧中,但是我们不一定都能感觉得到。有些人觉得学不学佛、懂不懂佛法,生活都会继续,然而有没有佛法的智慧,差别就很大了。
般若智慧了生脱死
文殊菩萨的智慧是妙善的智慧,旨在帮助我们洞察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思考“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到哪儿去?”这个问题。人生在世,生前我在哪?死后到哪去?只要有生死,就离不开佛法。修习佛法,洞悉了因缘果报的真相,这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缘份条件改变了,因果也会跟着改变。如果没有过去愿力的因,以及在这愿力之因下的各种缘份,就没有此时此刻大家在这里相聚的殊胜的果。
要看透、放下 更要担起
人生的苦恼不外乎身心二种。生理的老,病、死是三苦。知晓了这三苦,是为了正确地去对待生死。要想正确地对待生死,就离不开佛法。我们顶礼瞻仰佛像,不是迷信的崇拜,而是藉由佛像去了解佛陀的精神。万事万物都有体、相、用三种形态。般若智慧是“体”,佛像是“相”,佛法智慧对人生的护佑是“用”。我们学习般若智慧,是希望能够将这智慧带入生活,去了解老病死的真相。了解是为了看透、放下,看透、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起。
佛眼看世间 得失皆坦然
人生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的苦难,都是源于一颗得失分别计较之心。得到了就喜悦,失去了就痛苦。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佛眼看待世间,得失皆坦然。我们总是很在乎别人给我们的评价,受到赞誉就高兴,受到毁誉就伤悲,这都是因为心不能安住在当下。有了智慧,就有了洞察自我洞察万物的能力,从而对自我、对现实有了明晰的判断。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了这种修炼,就会随缘自适,超越得失成败。
你的办公室 就是大道场
学习佛法,就是要善用其心。此心用得好,便是自在人生;此心用得不好,就是颠倒梦想。工作不是与人争名争利的战场,而是自我修行的道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将重点放在启发、成就员工的生命上,让员工在工作中去洞察生命,实现自我。在做人做事当中,彼此成就,利益众生。学习佛法不仅要理悟,还要证悟,明白了道理还不够,还要身体力行,一如大行普贤菩萨,吉象为其座骑,行动起来要脚踏实地。我们要积极面对困难与苦恼,不要跟别人比较,要用般若的慧眼正确看待自己。心安一切安,心好一切好,心善一切善,心宽一切宽。
修行的关键 是善用其心
娑婆世界,芸芸众生虽然都有其业力,但同样都有着一颗向善之心。修行,就是要涵养好这颗向善之心。例如在洗手时,我们要生起“但愿众生洗去污垢,清清净净,用清净心礼佛”的欢喜心。如果修行不好,就可能会有无知无觉的无记心,甚至可能会有嫌这嫌那的嗔恨心。一念是天堂,一念是地狱。众生的心念是最难对治的,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对治贪嗔痴,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种善因得善果。戒掉嗔恨心,就种下了慈悲的因;戒掉大妄语,就种下了诚信的因。
人的这一生 只做两件事
大家来到五台山,心念佛陀,口诵圣号,朝山的功德非常大,还可以得到心口意的清静。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在契合众生的根机。人生只需做好两件事,自度,度他。自度需要福报,度他需要心量。度他的主要形态就是布施。布施不止是布施财物,爱语也是布施,和颜也是布施。我们要常行布施,常结善缘。
美好的一天 从心开始
我们每天早起发一个善愿,给自己一个暗示: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我们内心都是充满阳光的。不要害怕生活的麻烦,也不要害怕红尘的苦恼,而要保持一颗转化麻烦和苦恼的积极心态。我们面朝阳光,春暖花开,不接纳他人的伤害,就不会受到他人的伤害。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要默默地念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的业障,就会得到净化;我们的散乱,就会得到对治;我们的创伤,就会得到抚慰;我们的能量,就会得到增强。
我的世界里 从来没有悲伤
不管有没有太阳,我的世界里充满阳光;不管有没有月亮,我的世界里充满清凉。佛陀是我世界里的太阳,菩萨是我世界里的月亮,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黑暗,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悲伤。我的世界里到处洋溢着热情,我的世界里从来都是积极、进取、向上。
如瑞法师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众人闻法,如醍醐灌顶,顶礼赞叹,禅悦充满。(文:思雯)
(责任编辑:佛藏网focang.com.cn)
下一篇:

甘肃省各地宗教工作部门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上一篇:

美貌妻性格凶暴天天欺负老公 高僧:皆有前世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