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部分师生座谈会举行

2018-06-19来源:香道网   


(座谈会现场)
佛宝网西安讯 2018年5月30日和31日两晚,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金玉教授,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观音学、净土学、戒律学和早期佛教的研究生及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三位硕博士研究生共二十多人举行了座谈会。普陀山学院的各位法师近日刚刚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在白天的报告会上已与会闲法师和几位教授有了比较深入的学术交流。晚上的座谈会既是对开题报告相关学术问题的拓展,也是一次轻松愉悦的生活化交流。
净土学的智翰法师、传云法师,戒律学的玄化法师、演修法师,早期佛教的能智法师,观音学的天显法师、心悦法师等,向三位导师汇报了近三个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学习的感想和收获。会闲法师针对研究生们的汇报和提问,围绕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当代价值、学位论文选题、信仰与学术的关系、观音菩萨的精神、终南山与普陀山的关联、佛教戒律的传统精神与当代价值、宗教修行与生活的关系等话题分别给予指导。会闲法师说,在当前大力提倡“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环境下,普陀山的观音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做了哪些事情?可以做出哪些贡献?值得回顾和思考一下。一山一宁国师对中日两国佛教的交流以及对普陀山佛教的发展到底起了哪些作用?特别是与日本佛教之间有哪些关系?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根据李利安教授课堂上讲到的《观音信仰与神圣空间的建构——从终南山到普陀山》,会闲法师认为,终南山和普陀山如何通过观音菩萨这一纽带而把两座山的信仰架构起来,二者之间的传承以及今后的延续,都值得研究生们认真研究。
会闲法师认为,作为出家人,做学术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历史上,那么多的高僧大德和祖师都兼通各种宗派,而不仅仅只会念“阿弥陀佛”。今天的法师也要博学多闻。当然,法师们做学术的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所以,作为出家人的学术毕竟是为了个人的终极追求服务的。从这一基本原则来观察,法师们的个人学术追求和信仰目标也是建立在服务他人的基础之上的,不能脱离群体,高高在上,要深入到社会的各种需求当中去。大家如果能够把这个目标建立起来,并在将来投身到弘法的团队中去,心中就会感到无比的光荣,也就可以把观音菩萨的思想一代代传播下去了。
会闲法师还说,做佛教研究的学生还是要妥善处理好学术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法师当中有很多人觉得,出家人要做什么学术呢,总是存在着一些抵触。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两者其实并没有矛盾,做学术是为了更准确、更坚定地去信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去建立信仰的体系,可以用科学的方法、从学术的角度去理解经典。现在学术界的一些老师在“学”与“修”的问题上能够圆满地结合,证明学者也能够妥善处理学术研究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落到实处,所以在学生培养上,也不会存在信仰与学术的矛盾问题。对于信仰者来说,不仅要接受信仰,更需要融入信仰。有信仰的人包括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人,他们做事都会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与人为善,做一个好人,这是每个宗教的基本精神。我希望每个做宗教研究的人都应该理解信仰,也可以接受信仰,体验信仰,更重要的是融入信仰,汲取宗教当中的精神与智慧。

(会闲法师)
会闲法师还谈到个人修行方面的问题,他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机缘,也就会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作为一个学生,把学习方面的事情做好,就是一种修行。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用对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修行。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修行,服务大家的当下就是修行,听闻学习的当下也是修行。明白不同的环境应该做什么事非常重要,这就是修行。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就要做好一个学生的本分。面对当今中国的佛教现状,藏传、汉传、南传佛教同时并存,很多人在选择方面遇到困惑。会闲法师参加过三大语系佛教对话会,他在座谈会上也特别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要知道不同系统的佛教所追求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解脱。它们虽各有自己不同的侧重点,但是都是佛陀的教法,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对接不同人和因地制宜而已,而不分对错与高低。个人在奉行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一个法门更适合自己,我们不需要执着于哪一个宗派,因为每一个流派都有其高贵的地方。具体该选择哪一个,需要看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他还告诫研究生们,不能有贡高我慢之心。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不够包容的问题。其实不是别人不够好,而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无限放大,自以为是地贬低和排斥别人,这其实是在折磨自己,问题的本质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和没有智慧。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反思自己身上是不是存在同样的毛病,进行对比,将心比心。这样就会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欢喜。很多人在修行当中有执念,总是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别人,对照别人,从来没有对照过自己,这是错误的。在生活当中的修行,就是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看到别人的好,看到别人的优点并赞叹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就可以把我们的执念和态度转变。
在座谈会上,温金玉教授就研究生学习和中国佛教制度等问题发表了高见。他认为,研究生学习应该着重强调对原典的重视。他说,要首先承认原典在阅读上的难度,需要很大的愿力和深厚的功底。但是原典是进入和理解佛教核心问题的途径,是从事佛教研究的一个基本功。在阅读原典中发现问题时,要对照当下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掌握关于原典问题最新的学术动态。至于如何学习原典,方法就是多读和多问。他还认为,研究生们普遍存在对佛教史学习的不深入问题。佛教史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性的叙述,它是一个时空的跨越。当我们发现一个范畴、一个人物、一个思潮、一部经典时要准确地进行历史的定位,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里面。这一点就要靠佛教史的基础和视野。在阅读佛教史时可以阅读各种海内外版本,反复精读,侧重佛教史对以后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的触动。在厚重的历史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用哲学的思维表达,用文科的语言描述,研究成果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他还建议将中国佛教史、思想史作为基础性的学科,给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关于佛教制度和戒律清规等方面的问题,温教授也提出一些看法,同时表示这些问题很敏感,很严肃,需要认真而谨慎的面对。
温金玉教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佛教生命关怀的问题也做了讲解。温教授讲道,生命就是从生到死,佛教就是要解决生死的问题。从义理上来讲佛教认为没有死,佛教强调轮回,佛教所追求的根本点在解脱。从生活上来说,临终关怀问题不是学理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其实所有的宗教,包括基督教、儒家等都对生死有关注。但是在这个时代,临终关怀成为热门话题,更多的是因为家庭结构的改变。现在两个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可能要负责好几位老人,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包括社会救济、医疗救济的临终关怀变成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点有别于古代社会中的家族问题。所以临终关怀不仅是一个学术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临终关怀的问题更多的是要唤起人们的爱心,而不应该只从宗教角度看待。

(温金玉教授)
李利安教授在座谈会上说,处理好学术和信仰的关系是佛教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抵触信仰,不理解信仰,那很难做一个像样的研究。我们面对的是人类文化的遗产,是亿万民众的精神追求,无视这一事实,学术就很可能走向偏差。另外,我们做学问是要和做事、做人联系在一起的,以后我们走入社会靠的不仅是写文章和做学术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做事和做人怎么样,这才是我们要去建立的真功夫。不要以为社会的关系和人脉就能够帮你一辈子,一辈子是靠你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而做人、做事要在具体的生活当中来练就的。好比说,自己的任务首先必须按时完成,而且还要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任务,并尽可能地将更多的任务理解为自己的任务。尤其是年轻人,要多参与、多做事、多沟通、多联系。如果你很勤快,慢慢的就会知道哪些事是你该干的,哪些事情该怎么干,以后出去都会发展的很好。我们是学习佛教的团队,更应该学会做人做事,提升精神境界,这是我们一辈子的支撑。

(李利安教授)
座谈会上一些研究生还提到年轻学者学术成长、佛教的女性观、普陀山与长安的文化联系等问题向会闲法师和两位教授请教。座谈会上大家彼此交流,气氛热烈。
李利安教授在座谈会上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向会闲法师提供这样一个珍贵的交流机会表示感谢,并认为这就是一种神圣性的体现,而且是一种亲切的神圣性。同时,对温金玉老师做学问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原典的重视表示深有同感。其次,李教授表示,聆听了各位法师分享他们离开佛学院在各地的求学经验,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对开阔眼界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李教授认为西北大学的学生这次有幸向温老师和会闲法师请教问题,是极为宝贵难得的机会。比如关于生命关怀的问题,李教授对温教授的回答表示高度认同,认为温老师的回答是对佛陀本怀的一个基本把握,也是我们对佛教魅力的自信。关于个人修行问题,会闲法师的回答也非常值得赞同。无论修什么法,都是佛法。无论修什么,都是修自己,最终都是寻求自身生命的解脱。

(座谈会后合影)
会闲法师在座谈会的最后说到,此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彼此交流,互相促进。在学习和修行上,团队的融合性非常重要,大家的互动能够形成一个团队效果,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在这里,法师们可以共同在李老师、温老师的带动下,用学术的方法进入教理,进入文化,建立和巩固我们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这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为我们尊从的信仰去努力付出,并以此感到骄傲。因为法师所做的是一个高贵的事业——传播佛陀的法脉,践行慈悲的精神,特别是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就是大乘佛教的精髓。观音文化和我们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形成互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提供文化纽带和智慧借鉴等多重作用。
(责任编辑:香道网xiangdao.net)
下一篇:

广东潮州松林古寺在河南佛学院设立教育基金

上一篇:

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法师一行赴佛教颐养堂、普陀山敬老院进行端午节慰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