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张祥龙教授到中国佛学院作《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专题讲座

2018-07-18来源:香道网   

  中山大学张祥龙教授应邀于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的专题讲座 图文:中国佛学院

  佛宝网北京讯 2018年7月10日晚7点,中山大学张祥龙教授应邀于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的专题讲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及全院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中国佛学院教务处主任理证法师主持。

  自从控制论出现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已经被争论良久,但之后也无太多进展。近些年人工智能崛起,启发我们认识到人类正在面临着一个新的生存方式新时代的来临,尤其是2006年Hinton提出“深度学习”概念后,激起了强烈的轰动。以往的人工智能只是单纯的以模拟人的神经网络为主(如“深蓝”),而随着深度学习的提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由之前的单一的、线性的方式转化为多层的、非线形的,从输入到输出有多层乃至隐藏层的,由参数参与的嵌套联系的结构,这也就是Hinton“贪心逐层无监督学习机制”提出对人工智能领域带来空前发展之处。此次讲座,张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对它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展开讨论。张教授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为师生们做了精彩演讲:人工智能的哲学背景、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哲学含义、人类心智的深度及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的关系。

  张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哲学背景是“数学因素”。毕达哥拉斯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这导致了西方哲学主流唯理论的诞生,海德格尔称这种塑造西方思想主流,包括现代科技的力量为“数学因素”。人工智能的新进展,是毕达哥拉斯之数或数学因素达到的一个新阶段:过去的数学是一个线性处理的、合理得到的、中间没有断裂思考的,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即将过去传统的数本源推向为非线性的、有裂缝的、中间会有停顿的连续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数学理性的广义线性思维。

  人工智能简言之即人为制造的机制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关于人的智能,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人工智能又可以理解为它能够“合理地思考和行动”。此处的合理性,应该是毕达哥拉斯之数的“比率”(ratio)所构造的“合理性”(ratio-nality)。

  人工智能的新进展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可用数据量的扩张、计算机速度的提升和深度学习方法的获得。而深度学习的提出最具有性的意义,其促使了人工智能的跨跃性发展,也最具有哲学含义。深度学习的特点在于其将对象解剖为嵌套的层次概念体系来分析,从没有人为标签的样本分布中自己提取信息,理解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特点为在一层或浅层难于处理的复杂映射或函数运算,分解为多个嵌套层次的简单映射,比如在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加入三层或多层乃至隐藏层,这即是深度学习促使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张教授说到,虽然我们常用的电子计算器运算速度很快,但它毫无学习能力,其不会因为运算次数的增加而影响到计算能力,因此时间历程对计算机来说毫无意义。而学习则不同,学习是随时间的洗礼,学习当事者会因时间而改变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拥有一个更高、更好的学习结果和能力。好比运用了深度学习的新的“阿尔法围棋”,摆脱了通过人类棋手的以往棋谱记录中去训练,而是完全靠自身的学习算法,通过自我对弈来学会下棋。

  由此可知,新时代的人工智能确实拥有了人类的某些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人工智能的训练不再只是规则、死板的对象信息,而是还能获得捕捉和感受对象出现的可能条件,摆脱了现成获取对象的机制。这种层面的学习就是一个非线性的、概率的、反馈调整的和逐层逐时地深化和构成的准发生过程,这是一个具有某种真实时间历程的习得过程。

  人类最突出的特点即获得了极为深长的内时间意识,有了巨大的想象力和筹划力,还有感受深刻情感、道德、美感和神圣的能力,从生理上表现为一个复杂丰满的大脑和体魄。人类一个重要的转折即为人们开始发现这种整体的生命意义感受的源头不在外边,而是首先存在于我们的心智或意识之中,这显著的表现在古印度文明的圣典和瑜伽修行传统中。乃至后期《奥义书》中提出的“梵”,佛教中提出的“阿赖耶识”等,而只要讲心、识、意,就离不开原发生与保持的时间,即原本的心识。意识的根本就是内时间性,我们的意识是一个不断前进的流,流经的任何东西都会保留,犹如种子一样,被储存。

  人类意识的根本是内时间性,虽然目前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获得的时间感和时中能力都还是非常浅薄的,但无法回避其真实性的事实,既然这样,那表明人工的智能也可以像人的智能一样真实。而去心的根本或意识的能力在于非对象化的、显隐互构的时机化结构,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要想有重大突破必定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像人类智能。

  第一,人工智能的能力不断提高,在为人类服务并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同时,逐渐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异化甚至控制人类。最坏的结果是“超级人工智能”管制人类,就像现在人类对其他高级灵长类的管制,甚至毁灭人类;

  第二,人工智能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水平时,由于无法找到进一步非对象化的自身实现方式,所以从总体上陷于停滞。于是AI与HI之间就还有一条鸿沟,AI就总是处于高级“木牛流马”的地位上;

  第三,人们找到了将AI充分地深度时间化的办法,于是它不仅能力大大增强,还突破了与人类意识包括其深层意识(本心)的隔膜,真正拥有了人的天然情感、道德感、艺术感和神圣感,而且使之更加纯粹虚灵,成为人类的真正知心者、保护者和善良的帮助者。

  张教授认为三种形势中,第一种出现的可能性很高,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来,这三种前景出现的概率依序减少,所以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前景并不那么光明,当然也不是令人完全绝望。回归到人类自身,我们还需加强对自身心灵的了解、对传统还原论式的科技至上主义的克服,以及对AI进展的引导,这都会影响到AI的进路和人类发展的未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湖南省佛教协会致唁电哀悼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长老

上一篇:

深圳弘法寺启建华严瑜伽焰口通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