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第一阶段尚未结束,专家警告疫情或二次暴发——

2020-05-06来源:香道网   

《今日美国报》网站4月19日刊登题为《第二波新冠病毒将于何时袭来?会是什么样的?》的报道称,在第一波新冠疫情结束前,科学家就已经在担心第二波疫情。专家指出,在疫苗出现前,很可能会有第二甚至第三波疫情。现将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尽管新冠疫情可怕的第一阶段尚未结束,科学家已经在担忧第二波了。

它可能会造成比第一阶段更严重的后果,导致数以万计民众丧生——这些人在首波疫情期间做得太好,以至于对这种病毒而言,他们没有多少免疫力。或者,可能仅仅是略有增加,因为已有多人感染而没有表现出症状,因此,实际免疫率可能高于目前的认识。

▲4月9日,一名男子经过美国洛杉矶市区内的防疫主题的壁画。新华社发

无法预测,因为还有这么多关键信息缺失。

得过新冠肺炎的人是否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能存在多久?这种病毒会像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在较冷月份达到峰值,在较温暖月份减弱吗?其致命道路是否无论天气如何都不会受阻?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下属负责管理疫苗的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的主任彼得·马克斯说,除非有疫苗,否则,“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第二波甚至第三波(暴发)并非不可能”。

会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吗?

浮现在每个医生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得过新冠肺炎的人是否具有免疫力,如果是的话,这种免疫力能持续多久。得过腮腺炎的人终生免疫。不同种类的冠状病毒导致的普通感冒带来的免疫力会在一年内减弱,差异很大。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因此没有关于其存活者免疫力的可靠数据。但鉴于这种疾病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其他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具有相似之处,预计它至少会带来一定的免疫力。

这是个好消息,因为已有这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很可能还有更多人感染这种病毒,但因为没有症状而不知情。这两个群体可能都有一定免疫力。

 

▲【参考视频】世卫组织警告:各国若不团结 全球或迎来“最糟糕时刻”

专家们说,由于美国尚未进行广泛检测,不可能知道美国人的免疫率是多少。可能数月后能知道答案。即使不是终生免疫,但这种病毒感染的人也许已足够多,它已难以找到新受害者。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说,这意味着,在研发出疫苗前,“我们将通过自然免疫达到群体免疫阶段”。他与他人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通过建模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最初阶段过后的可能情况进行了预测。

位于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所的医学教授、《疫苗》周刊主编格雷戈里·波伦说,当它卷土重来时,第一次疫情不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受到最沉重打击。

他说:“此次疫情主要在东西海岸。第二波将出现在有很多易感人群的内陆地区。”

新冠病毒夏季会消失吗?

另一个因素是,病毒在较冷、较干燥的天气中是否存活较久。这正是流感在冬季较常见的原因,因为在冬季,其病毒存活时间较长,人们待在室内、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的可能性也较大。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动态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教授迈克尔·米纳说:“我们真的不知道,它是否会在人们开始重新出门后卷土重来,也不知道气候变暖是否真的会帮助我们脱困。”

▲4月11日,在老挝首都万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150医院,中国援老抗疫医疗专家看望确诊病患。新华社发(中国援老抗疫医疗专家组供图)

模型显示,如果那样的话,新冠肺炎的“甜蜜点”可能与流感一样,大约在10月至5月,高峰则在10月和11月。如果它真的像流感那样活动,那么,它将转移至处于冬季的南半球,然后返回处于寒冷月份的北半球。

世人正在经历的第一波疫情的打击是如此沉重,因为没有人具有免疫力。它可能最终会形成年复一年卷土重来的模式,就像流感那样。

如果一年一度的冬季流感也来捣乱,美国的医院将雪上加霜。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传染病学教授迈克·里德说,随着孩子们重返校园,感染人数于秋季大幅上升似乎也很有可能。

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具有进行大规模检测的能力,而且必须跟踪接触者,找到曾暴露在这种病毒前的所有人,并让他们至少自我隔离14天。

我们的行为方式很重要

专家说,我们的行为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随后数波疫情的规模和严重程度。保持警惕、勤洗手、继续保持社交距离以及在公共场合戴口罩都是有好处的。

再加上加强监控以及进行普遍检测,第二波疫情的规模小于第一波的可能性就能提高。

▲4月15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警察在地铁站内检查通行证。新华社/卫星社

在学校和经营场所量体温——就像亚洲人现在所做的——也能有所帮助。

专家们说,警惕性将是关键。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威廉·哈内奇说:“没有人能断言,什么时候就安全了。”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非常了不起!”外媒:中国工厂给欧美制造厂上了一课

上一篇:

世界地球日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