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香道百问(二)

2015-12-14来源:香道网   
 
11.我国古代为何以香疗疾?
以香品防病疗疾,在我国最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曾经出土的文物以及《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典籍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现实。服药大多是用来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则是防未病之病。调服本性、自我疗疾,它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是远大于治病的,一如养生是为了增强体质,防患于未然。
已得之病,即是得遇良医能够治愈,实际也难治愈疾病对人体本质的总体损伤。现代人体理疗,常有治表而未治其根的现象,治一病又引起多病,留下了一个个未知的致命隐患。依据传统香药要求制作而成的香品,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本性本命,而且可以适当阻隔疾病的传播与蔓延,历史上很多名香在实用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独特的功效,时常一柱清香,既防病于未然,又防病于愉悦之中,远离疾病,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12.为什么说香对预防疾病有效?
香之所以有着预防疾病的良好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为:以阴阳论之,香药秉纯阳之气而生,为纯阳之物,有扶正祛邪,生发阳气之功;其二是香气对 “阳明经”的养护有着特殊的功效。“阳明经”为阳气生化之海、运行之通衢,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许多疾病都与“阳明经”有着直接的关系,被称之为人体的 “龙脉”。
《黄帝内经》等许多中医经典也多有论述,如:“阳明虚,则心脾皆失所养,而血不生”、“阳明虚,则宗筋弛纵,故手足痿而不用也”、“阳明经虚,风邪外入,令人口眼歪斜,麻木不仁及惊风痫痓,手足搐搦,不省人事”。究其原因,“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口鼻乃“阳明经”之窍,是人体防病的主要门户。
香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就是从养护“阳明经”入手,使“阳明经”达到健康状态,始终保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外病不侵的目的。所以,古人视香为保健养生的良药,且须臾不离。历史上也有许多记载用香药来预防流感、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实例。
 
13
.香与人体健康有关系吗?
有。人的健康由诸多因素决定,在传统的哲学思想中,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同时存在阴、阳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系统,这就是“性”和“命”。“命”是我们能看的到、摸得着的身体,即肢体、五脏六腑等有形有象的部分;而“性”是人得之于天地运化规律的生命密码,是先天物质、信息能量的综合体,我们大概可以用信息、能量、暗物质、精神、神经等来描述它的一部分物性或存在的状态,是与“命”体既相和又独立的形而上系统。古代大德们认为,“本性”是人生命的“主宰”,一个人要获得健康、幸福、智慧必须从本性入手。所以,在中国古代“养性”是“养生”的根本。
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后天的“险心”和“躁欲”所致,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病由心生”。生活中,人们通常对一些事物存有侥幸、取巧等不良情绪及心态,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能抑制的躁欲,这些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障碍,这种障碍往往因诸多不如意而烦恼丛生、心火淫烧、燥气上浮,导致人体局部经络的堵塞、不畅通,从而引来病邪侵体。
中国传统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走过了兴衰千年的历程。从满足人们本性喜好所需开始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整体生活中。一炉清香颐养心灵、陶冶性情,芬芳之气使人心情平静、舒畅,从而促进人体细胞及机能新陈代谢并充满活力,使人体机能的潜能更好地展发,达到性安命和。严格按照传统香药药理药性、结合五行之规律,配伍、炮制而成的香品,有很强的养生之功,亦具备祛疫避瘟之效,自古便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中的必备之品。
 
 
 
14.中国传统香品与西方香品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用香与西方人用香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用香重在消除或冲淡因大量食用肉类食品和自身散发出不良的体味,当然还有身份的象征等其它用途。西方人用香亦如西方文化般直意表述,制成香水,即时喷洒。
而中国人用香的目的首先便是道德的自律和养生养性。香气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美好、高尚、吉祥和道德品质的象征。是人天、性命、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结果。儒家的“修身、自省、仁”和道家的“无为”都是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而佩香、用香正是在这一完善过程中对自己到达预定目标的标志和提醒。除了佩香之外,我国最主要的用香形式是熏香,是通过焚烧或对香品加热而使香气弥漫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感受香对人的不同作用。人们用香的过程,不仅是作用于人,同时还要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从五行的角度来讲香品有扶正助阳之功,“纯阳之气,凝之为香”是古人对芳香类植物的生成机理的界定,所以焚香有利于扶正助阳。
 
15.居家用香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传统居家生活中的用香,营造了一个芳香四溢的氛围,既有利于本性的愉悦、心神的安守,也有利于居住环境的阳气生发,有利于身体的防病养生。这样的环境可整合身心、性命,使之达到平衡、有序。身体、性命的有序化是健康的根本。一个性命健康、有序的人,心胸必定畅达,多欢乐而少烦恼,这也是中华养生学说的根本。
 
16.香文化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古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中国文人多爱香,而且从古至今都是香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文化、艺术作品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让人参之不尽、悟之深刻的内涵。
文人用香大约至唐宋时期是非常普及的,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需以香熏、被需以香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起庄严;松阁之下则以香示其儒雅;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除了熏烧的香,香药在文人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如:书中置(或熏烧)芸香草避虫,有了“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有了“香纸”(蜜香纸、香纸皮);以龙脑、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文人们将自己对香品的喜爱写入诗中、写入各类学作品中,载入史册的不计其数。在一些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香品的描述同时也寄托了对当时政局的拥戴,香品在无形中成为记载各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17
.什么是香道?
首先我们要说明道是什么?道在中国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先贤谓之曰:“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谓之为‘道’”。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
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它还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讲究心性的领悟。香切近人的心性之时,便才使人们从心灵深处喜欢上了它。
我们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香品的制作过程几乎是中国文化精华的浓缩,既分阴阳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一个传统正宗香方的组建,既要从人天关系着眼,又要从性命关系入手。和香家还必须熟知香药药性,在对众多的香药炮制及配伍和合的过程中还要导顺治逆,为使组方设计的效果更加理想,甚至还需识天时、明地理、择时择地和香,上好的香品还须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成为香中佳品。
历史上,人们在品香时的形式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唐代的李密喜欢独自一人携香具香品入山岭之中,选一平坦之地,席地而坐,焚香后让香气与山中的树木清香融为一体,使身心浸淫在青山绿水和特殊的香气之中,“舒啸情怀,感悟天地之理”;宋代的蔡京品香则要有气势,要使烟气蓬勃而出;徐铉则一生焚香伴月等。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似乎可以领略到他们每一次品香都是在感悟着什么,也或许是一次次的开悟或心灵转化的过程吧。
 
 
 
18.古代文人如何用香?
焚香,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是一件雅事。孟子说:“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看来孟夫子不仅喜香,而且有其理论根据,人们从内心深处喜欢香。有了一定经济条件的文人们,不仅用香,而且还想尽办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香,要用香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如此,不仅制香、使用香器,连焚香的方法也是文人们研究的范围。我们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诗云:
琢瓷作鼎碧于水, 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 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 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 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 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 却作书生真富贵。
 
19.历史上对传统制香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文人中有许多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傅咸、傅元、黄庭坚、朱熹、苏东坡等。苏东坡即有“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作为生日礼品的记录。仅文人墨客因对香品的喜爱而自行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近百种;“龙涎香”则有五十余种。文人相聚,能有自制的好香是一种荣耀。而且,许多香还要引经据典,甚至配以诗词。雅士制香,附庸风雅者人数更众,其它各业人士为示其风雅,也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之中,香的使用,逐渐成了全民的习俗。制香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20.历史上描写香品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哪些时期?
历史上描写香品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汉魏、隋唐、宋元和明清时期。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在宋代逛香铺是怎样一种体验

上一篇:

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