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在宋代逛香铺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5-12-14来源:香道网   
 
香药在宋代应用很广,随着市舶司的设立及各国贡使进京,使蕃货大量进入中国,香药是其中主要的进口品。由于香药经济的开放,民间小商小贩从大商人或者政府榷货务批发取得香药之后,或开香药店铺,或沿大街小巷叫卖,当时香药市场比现在还要成熟。有良好的商业模式,香药已经成了政府财重要的政收入之一。
 
 
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造假~
 
 
由于香药业出现空前繁容局面,假香药现象也超过前朝。针对社会出现的消费「香药热」,有人以「土木为香药,变换如神」,被斥为「白日贼」。进口的香药中不仅有劣质品,更有用犀牛的粪便制造价值连城的龙涎香坑害宋人。犀牛的便便当做龙涎香,也是醉了。
 
 
 
大家感受一下,颜色看着确实很像,为什么会用犀牛的便便,因为犀牛的便便也是一味药材,至于气味如何?我也不知道,我没有闻过。
 
贵重药材麝香的造假,更为严重。宋•唐慎微《证類本草》曰:“此物极难得真。蛮人采得以一子香刮取皮末杂内,余物裹以四足膝皮共作五子,而土人买得又復分糅,一分为二~三,其伪可知”。这样的层层掺假伪造,一子真香制成十至十五子香了。
 
 
良心香药,请认准“合剂局记”标志
 
 
官药局生产的成药质量好、信誉高,贴有“合剂局记”的印记商标保护,仍然有人敢于冒充,而且情况严重,高宗皇帝說要依法惩处,但是官药局在后期由于管理不善、内部腐败,也造起伪劣药品來了。 
 
 
抛开香药的真假,来看看宋人的香药生意。
以下纯属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先从汴梁城中的医药铺来说起,汴梁城中售卖香药的店铺很多,与其它商铺相互交错林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一条药铺相对比较集中的街道——马行街北医铺
 
 
 
马行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传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如杜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医小儿;大鞋任家,产科。其余香药铺席、官员宅舍,不欲遍记。
 
香药是中医药物之一部分,当时药铺药店售卖的药物中自然也有香药。可以猜测当时宋代的药铺除了出售药材,还售卖来自世界各地的香药;木香、龙脑、沉香、檀香、丁香、丁香皮、桂、胡椒、高良姜、没药、煎香、安息香、黄熟香、降真香等等。
 
 
纯属为了缓解视觉疲劳而配图,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道地药材铺。
 
喜欢香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让我们重新看一下这家香铺。
 
 
这可能是一家有背景的香铺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大门上方大横匾额上有“刘家沉檀□□丸散□香铺”,推测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香铺,可能大宗交易之外还有零售。
 
 
店铺招牌明确的告诉我们,此店铺主打沉香、檀香、乳香(拣香为上品乳香),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乳香(拣香)是政府禁榷的商品,当时被政府禁榷的商品有:玳瑁、象牙、犀角、镔铁、乳香等属于禁榷货物。南宋时,牛皮、筋角等“堪造军器之物”(《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十七。)也列入禁榷范围。
 
这家香铺竟然把拣香(乳香)写在大大的招牌上,这不得不让人对香铺的主人产生兴趣(反正我是产生兴趣了)。
 
老张(张择端)这幅《清明上河图》画的如此生动,店铺描绘又如此清晰,不知道当年徽宗皇帝看到画中的这家店,有没有派人去“打老虎”。
 
 
 
如果没有“打老虎”的话,那这家香铺或许就是政府背景的香铺,《清明上河图》中卖集香丸的“赵太丞家”就是以医官自居的药店。
 
 
 
上述的医药铺、香药铺经营比较广泛,药材、香药、成品香、治疗功效的香药丸,属于大企业级别。或许,在御街上的香铺就只做些日常焚烧香品的销售。
 
 
开一家小而美的香铺,温暖整个汴梁城!
 
 
 
御街 / 香铺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香药品类的繁多也促进了宋代制香业的发展,香的品类也繁多,有计时的印香、焚香的香饼香丸、香囊用的佩香、软香、熏衣香、香珠。或许御街上的小香铺就在经营这些日常香品。
 
 
纯属为了缓解视觉疲劳而配图,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可见明代已经大批量生产线香和盘香了。
 
宋代的制香已经形成了品牌概念,比较出名的有广州的吴家香业,主营龙涎香(合香香品)、心字香(花熏过沉香做成的香粉)、琼香(海南沉香)。
 
心字香:番禹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坦斋笔衡》记载:“有吴氏者,以香业于五羊城中,以龙涎著名。”
《岭外代答》卷八也记载:“广州番禺人吴宅作心字香及琼香。”
 
 
▎《岭外代答》中还记载:“今广州龙涎之所以能香者,以用蕃栀故也”。吴家的龙涎香(合香)之所以好是使用了蕃栀子(藏红花)缘故。老周(《岭外代答》作者周去非)对此还挺清楚,想必也是合香高手。
 
▎《陈氏香谱》中记载了一款广州吴家香业的软香香方,喜欢动手的朋友不妨试着制作。
 
金颜香半斤(研细末)、苏合油二两、沉香一两、脑麝各一钱(别研)、黄蜡二钱、芝麻油一钱(腊月者经年尤佳),右将油蜡同销熔,放令微温,和金颜沉末令匀,次入脑麝与苏合油同搜,仍于净石版上以木槌击数百下,如常法用之。
 
像这样比较有名的合香产品,《陈氏香谱》中还有,杨古老龙涎香、苏州王氏帏中香。但他们却没有像王麻子剪刀、张一元茶叶,一样传承下来。
 
或许,在宋代香铺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有各地知名香企业的合香产品,有店主自己研发的合香产品,还有照前人方子做的合香产品。猜测一下,最好卖的可能会是“帐中香”,像“江南李主帐中香”,有噱头有故事讲,毕竟是南唐皇后同款香。
 
 
 
即是文学大家,又是玩香高手的黄庭坚也写过《有惠江南帐中香戏答六言》诗二首,夸赞过朋友送他的“帐中香”。按粉丝经济来讲 话,估计也能来一段“帐中香热"。
 
当时宋代药香的消费已经成为了红海市场,各大香药铺和香谱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各大香药铺会在节假日做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王家香铺正月十六这天以出群的灯火和僧道打花钹、弄椎鼓,来吸引顾客,估计就是大秧歌类的舞蹈,而且效果还不错,游人无不驻足。
 
 
纯属为了缓解视觉疲劳而配图,仇英版《清明上河图》,请注意右上方招牌“倾销”俩字。
 
“正月十六日:诸坊巷、马行,诸香药铺席、茶坊酒肆,灯烛各出新奇。就中莲华王家香铺灯火出群,而又命僧道场打花钹、弄椎鼓,游人无不驻足。
——《东京梦华录》
 
夜市 / 个人小生意
 
除了有资本开店铺的商户,还有个人经营香药的小商贩,他们主要活跃在夜市、酒肆、走街串巷......
 
南宋临安夜市:“夏秋多扑青纱、草帐子、挑金纱、异香巧袋儿、木犀香数株、梧桐数株、藏香、细扇……,太平坊卖康香、糖蜜糕、金银锭裹蒸儿。”
在临安酒肆“又有向前换汤斟酒歌唱献果、烧香、香药,谓之厮波。
——《梦梁录》
 
临安城的小经纪行中就有售卖香椽络儿、香椽坐子、香袋儿、画眉七香丸、香药、香炉灰、供香饼等。
 
或许,在宋代的酒楼时常会听到:
 
“香婆~ 给洒家来一炉助兴的暖香!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闭眼嗅鼻,崖柏香道

上一篇:

香道百问(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