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香入境,当一缕香气带着品香者进入非香莫办的氛围之中,形而下的动手焚香、煎香、焖香,把玩沉香器物离禅化何其近也,香能通心,香能通佛、香、禅。
点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中国文人向来颇具雅兴,挂画、品茶、插花、香席就被并列称为明代以前文人墨客的“四般闲事”,可时光流转,前三样雅事世人皆知,香席却很有些没落之感。好在如今香文化再度复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将那些一片万金的沉香带入生活之中,以极强的仪式感尊重地对待它,闻其芬芳,品其韵味,毕竟,“随时都有放得下的闲情,也偶尔能挥霍一回时光,奢侈地想象一下,这才是起码的人生。”
由“席”及“道”,温润身心
时至今日,人们说起香文化,往往以“香道”命名,日式风味浓重。事实上,香道的确是与茶道、花道、书道一样,在日本极为流行,被视为上层社会必修。但倘若追根溯源,所谓香道就是从中国传去的香席演化而来。当年鉴真和尚(688—763)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带去了大量的香料和香道用具,使得日本的香道得以发展,至今不衰。
不得不说,“香席”是个颇具想象力的名字,中国人是世界历史上用香之翘楚,香味的宴席古已有之。在古人看来,香席兼具灵动高贵和玄妙深邃,还不失朴实,可以启迪英才之灵感,濡养仁人之身心,这种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自春秋至汉魏便初步发展,到了汉武帝时,熏香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随后,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在隋唐时期发展、形成,唐中期时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名贵香料经由其源源不断来到中原,人们对香的研究和赏玩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阶段。
到了宋元明清,香文化处于最令人称道的繁盛时期,尤其是宋代,香文化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永恒的显性符号,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环。这有诗文为证:屈原《离骚》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唐代文人普遍用香写香,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皆如此。宋时苏轼则出神入化地咏叹“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室雅何须大,有香皆雅室。
虽然在清末,由于战乱频繁,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一样日渐式微,但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国人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终究还是保留了下来,并终于在近代等来了复兴的契机。品香、玩香、藏香进化成为一种时尚享受,诸多香道会所与香馆再现神州大地。
爱香者欣赏香料天然的色泽与纹理,揣摩香器的静雅与技巧,但一直与美好、高雅、神秘、珍贵等诸多要素联系在一起的香文化之道,最重要的是包含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情致的更细微追求及个体心灵与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结合,它唤醒和复活了更多的古典记忆,滋润和温热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家园意识。
从熏燃、悬佩到涂抹、饮用乃至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精致的生活情趣展露无遗。无论遇到何种情境,只要在香熏里把香料点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松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一炉沉香如屑,雅室静趣当如此
所谓品香,是用加热后的香料,通过香灰的传递,让香料散发出其原本的香气。世界上所有香料之中,沉香最为神奇,用沉香入香席,乃是品香的最高境界。张爱玲就曾则写下:“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无论质、量,从古至今,沉香都占品香、用香的第一位。沉香神圣的特殊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有的馥郁,有的幽婉,有的温醇,有的清扬,仿佛来自天外。沉香品质上乘,焚燃少许,芳香便弥漫满室,而且燃到最后,仍没有焦味。
沉香的香味变幻莫测,自然天成,其生成也区别于其他香料,用“因缘具足”来形容绝不为过。其“结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过程,由于条件不同,并不是所有沉香树都能结出等级相同的沉香,但往往沉香中味道最好的“奇楠香”也蕴藏其中。“奇楠香”和坚硬的沉香不同,质软细腻是它的特点,点燃的味道更是香中极品。俗话说,“能闻到奇楠的香味,是千年修来的福气。”
安静优雅的执香人
沉香既是养生良药,更是高雅生活之上品。因为多由特定的珍稀古木积年结香而成,沉香浓郁秘雅,自古即为文人雅士所钟爱,殷商巨贾喜欢摆饰沉香,营造祥和气氛,借以凸显其高贵气质;宗教界则喜欢沉香的清净灵气,洋溢着心灵芬芳,因其与佛法相融,更被奉为熏香礼佛之圣品;名人雅士则欣赏沉香耐人寻味的姿态享受优雅丰盛的生活内涵与情趣。以沉香入境,当一缕香气带着品香者进入非香莫办的氛围之中,形而下的动手焚香、煎香、焖香,把玩沉香器物离禅化何其近也,香能通心,香能通佛、香、禅。
香隐蓉城,大道随心
不得不说,在使用香的问题抑或感觉上,我们呈退化状态,古人对香的态度远比现代人敏感,沐浴后接着总是焚香,君子被比喻成的也是“兰”这种香气馥郁的植物。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每个城市里都有那么一拨爱香人,维系着这古老雅事的现代传承,让这缕缕紫烟从未灭过。
凝歆,便是成都爱香者中的一员。早早便因爱玉、藏玉与传统文化结缘的她,喜香成瘾,多年来历尽艰辛到各地寻香,存香甚丰的她深谙“以香养性,以性养命”的智慧,对香道之四德——“净心契道,修养性情,品评审美,调和身心”颇有领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与城中爱香人、赏香人、藏香人一起体验香满人间的快乐生活,因为,“用香席这种古老的传统方式,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是一件很美的雅事。”
若是天气尚好又恰好有了闲暇,凝歆便会在她妆点雅致的小店内邀约三五香友,品香,喝茶,盘玉,共赏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彼时,清宛秀丽的执香人将收藏的上好沉香,经过捣香灰、烧香碳、埋香碳、打香筋、熏香料这几个主要步骤后,室内便慢慢游弋着一股奇香。执香人将香炉传递给香友,香友以右手承接,轻放左手上,吸气,脸转向侧边吐气。那一缕缕恬淡飘逸、若有若无的幽香,直钻入体内,如在各处游走,似乎每一个毛孔都被舒展开来。即使没有参禅,也总可以闭目养神三分钟,尘嚣中总有些什么,更值得找寻,那种感觉不远不近,一抹清香足够。
但这只是古意盎然的仪式之初始,香道的神奇就在于在半小时内,能体会到不同的气息。在执香人示意下,品香炉按顺时钟方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传递,美妙的香气之旅得以继续。
最后的重头戏更让人欣喜,即使在狭长的香笺上写下心得,雅言或者偈句,都要做到准确而又富有诗意,这可能并不容易,需要有灵敏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诗性的表达能力。但刹那间苏醒的记忆和翩然流转的灵感,会让品香者心中的垢尘统统泯灭,妙语连珠、文思泉涌自当不在话下。
TIPS
“有木无树”为沉香
沉香的形成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木,和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主要产于东南亚、印度、海南、广东、云南、台湾等。很多人认为沉香是木头,其实是不对的,沉香是树木受到外界的伤害,如:刀斧劈砍、蚁虫蛀蚀、野兽咬抓等外力损伤后,分泌的一种树脂、树胶、树油的混合物。因此不是所有的沉香树都能结香,以致产量有限。那么,混合树脂分泌的多少将直接影响香的成色好坏。
沉香又有生熟之分,从树木活体上采伐的为生香,称为熟结。而树木死亡,木质腐朽,醇化后的称为熟香。从生到熟,过程缓慢,时间很长。还有就是半生熟香,介于二者之间。
不同地区的沉香,品质也不一样,目前,以越南及周边为代表的会安系为上,马来西亚群岛及周边的星洲系次之。越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其香味也更清甜怡人。星洲近赤道,气候炎热干燥,故其香味次之。
沉香中的极品称之为“棋楠”,棋楠产量稀少,根据成品颜色,分为:白棋楠、紫棋楠、绿棋楠、黄棋楠、黑棋楠等,其香味变化丰富,有初香、本香、尾香之分,味更清凉、香甜、醇厚,尾香则有奶油香。目前国际市场上,棋楠每克数万,且还在上涨。
沉香的药用
沉香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历代中医名家和中医典籍多有推崇。它具有安神除燥、暖肾养脾、顺气调中、纳气助阳。可以改善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能够理气、止痛、通窍、除痹、平喘、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等功效。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确记述了沉香的功效:去恶气、清人神、理诸气调中、铺五脏、止喘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
现在的许多中成药中都有沉香,如沉香降气汤、沉香四磨汤、沉香阿胶散、沉香化痰丸、以及日本名药救心安神丸等。
沉香与宗教
以上皆是沉香的物质功用,其实,沉香在精神上的功用更为显著。沉香作为众香之王,其主导毋庸置疑。沉香更是世界三大宗教共同认可的圣品,《圣经》中记载:沉香是上帝所栽种的树木。另有在耶稣诞生时,就有东方三圣带着沉香、乳香、没药、黄金等贵重礼物前来朝拜圣婴的记载。穆斯林对沉香的用量非常大,在大型庆典中,用带四轮的大香炉,在人群中焚香,一天要烧掉好几公斤沉香,阿拉伯人酷爱沉香精油,在炎热的中东,常见的香水极易挥发,而沉香精油能持续很长时间,且香味曼妙。
在三大宗教中对沉香的推崇,以佛教尤为显著。除了“浴佛节”用沉香等香料制香汤浴佛外,所有的佛教活动、法事皆要用到沉香。《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因闻沉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证罗汉果位。佛经中的众香国中香积如来以香作佛事,“则香为法界,万法趋香”。佛教典籍中关于沉香的记载非常多,如《阿含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以及许多密教经典等难以计数。渺渺香烟,灵动玄妙,上通苍穹,感格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