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香文化之秦汉萌芽期

2016-04-18来源:香道网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有在室内薰香的习俗,当时的薰香目的主要是驱灭蚊虫、消除秽气,因此多为干净的萧、艾等香草植物。在《周礼》中记载:“剪氏掌除蚕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虫之事”。当时尚未产生专用的香器,一般是借用青铜制成的鼎、爵、豆等青铜器入炭来薰香,炉器的造型通常是圆口深腹。
 
    秦汉建国,天下一统,国家疆域的扩大,使南方地区的香料也可进入中土,故中原地区所用的香料的种类增多不少。比如林邑,象林之邑的省称,今为越南中部。秦汉时为象郡象林县地。东汉末,象林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8世纪后改称环王。9世纪后期又改称占城(后世宋朝著名沉香产区之一)。到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中外文化和贸易的空前大交融,大量的现今仍在使用的香料,纷纷从西域或南海诸国甚至欧洲舶来,例如檀香、沉香、乳香、丁香、龙香等。武帝时,开始有关于香料的文献记载,外国使节也会进贡异国香品至帝都。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十分迷恋这些香料,在汉武帝之前,用这些香料焚香熏屋、香身、香口、熏衣等习俗在贵族阶层逐渐开始起来,争奇斗艳,炫耀财富。同时,【汉宫典制】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这种风气流行。用香药装饰居室成为了帝王们的专利,如长安的宫阙中有“合欢殿”、“披香殿”等。为求抑阴助阳使居室温暖,除恶气,多子多孙,皇后居住的未央宫要以椒(川椒)及其它香药磨碎后和泥涂在墙上。因此,皇后的居住之所也称为“椒房”。《汉官仪》说:“皇后居处称椒房,去其实,蔓延盈升;以椒涂室,取温暖,除恶气也。”宫廷中的路上也要撒香,“以椒布路,取意芳香。”曹植《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椒涂”即“椒途”,“蘅薄”意为芳草丛生。
 
    《汉官仪》中还有大量的用香仪轨,如:“尚书郎入直台中,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指使从直,女侍史执香炉烧熏,以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意思是官员们上朝还要在怀中揣香,汉官兴职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并要“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等。据传,自汉代起,宫中的侍女多持孔雀翎,其目的就是打扫香灰。汉宫中还有专门为帝后香薰烘烤衣被的曝衣楼,《渊鉴类函·岁时八·七月七日三》“曝衣”:“太液池西有汉武帝曝衣楼,七月七日宫人出衣曝之。”“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折翠裘。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
    汉代香品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合香“,香已不再是单一品种的香药,而是出现了像中药方一样的香方。香料在制作时,依据一种香品里有几种香料的区分,可以分为只有一种香料的单品香,以及混和两种或两种以上香料的和合香。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香品的需求。和香的使用不仅发展出香料丰富的作用,也产生了更多的香气。据记载,从西汉开始已经有人尝试将多种香料依特质、香味等要素的不同进行调配,并且调配出不同于单一香料的合香香方。到东汉时期,不仅使用香料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而且各种和香的配方也十分考究,如同配制治病药草的方剂般严谨。香方取君、臣、佐、辅之法,以香方气韵主导之药为君;养性之药则多臣;统合环境之药则多佐;由性及命、促使性命相合之药多为辅,犹依本性所主而兼复斟酌。
    《后汉书》曾有记载《汉后宫和香方》详细记述和介绍了汉代后宫经典香方以及香药的炮制、香方的配伍方法等,可惜已经失传。从史传的部分汉代香方来看,当时的香方配伍十分严谨,方剂较大。多为一君、五臣、九佐、十八辅的大配方。马王堆一号墓就发现了混盛高良葁、辛夷、茅香等香药的陶熏炉。这可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合香”。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香道食品:小小红喜蛋做出大文章

上一篇:

香的那些故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