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雅道里,茶道协和,花道养心,香道静心。香道,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味,兴致来时,打开香炉,不仅能让房间芳香四溢,还能修身养性,岂不美哉?
「香」的前世
中国人用香是很早的,传说最早使用熏香的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孝女,因为她的父亲不喜欢喝汤药,她于是想到将药进行熏烤,让药性散发在空气中。
没想到,这果然对她父亲的病情起到了作用,渐渐的就好了。
所以,最早的香其实是药用。再后来,人们需要用一些带香味的药材来去除、遮盖一些异味,于是发展成了香料。
古人认为,香是洁净的东西,是浩然正气,没有香的地方是污秽的。
所以,他们平时都要佩香,不管是在书斋、琴室、卧房还是客厅,都焚熏香料,就连衣服也要用香料来熏。各种香膏、香脂,这些都不是女性的专利。
可以说在古代,香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了宋元时期,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文人雅士们钻研着香道,于是出现了许多制香法、各式香书、香谱等等,他们甚至还会使用各种材料进行 DIY 制香。
比如大诗人苏轼和黄庭坚,你们也许不会想到,原来他们还是制香大师。
《燕居香语》中甚至记有苏轼、苏辙两人的合香方,看起来也并不难实践。
用香:沉香、檀香、乳香、琥珀、蜂蜜、茉莉花。
制法:将沉香、檀香削成碎屑或压碎,乳香、琥珀则研粉,把它们进行混合,加些蜂蜜(最好用枣花蜜)做成丸状。最后再滚一圈干茉莉花,阴干后使用。
你看,古人的生活是不是也相当有情调?
从「香」至「香道」
香在当时作为一个寻常物品,又有意境情调和神圣的光环,文人骚客用多了,就要将它品出「道」来。
而「香道」真正成为众「道」之一,是在它拥有一套程序开始的。
其实在盛唐时期,熏香已经很普遍了,香道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传闻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
不过在宋代以前,篆香仍是主流,这是一种将香粉铺在香炉中,然后用香篆印出形状再进行燃烧的玩香方式。
因此,篆香也被叫做印香,可以用来计时。
进入宋代以后,由于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还在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熏香因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闻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
由于有一部分人开始追求无烟,于是就出现了隔火取香,它指的就是将点燃的碳埋在香灰里,通过碳发热透过香灰,加热顶端的香料,使它挥发出香气。
这整个过程看起来别有意味,也成为了一套程序。
「香道」的流传与发展
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隔火取香也借此传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香道」。
但后来,由于中国经历了一场文化浩劫,士大夫等知识分子纷纷受到打压,而香道又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于是就因此渐渐没落了。
到了明治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香道也曾一度衰退。
但二战以后,随着花道、茶道的振兴,日本的香道也向普通百姓打开了大门,不同流派的继承人们也努力扩大香道的影响。
直至今天,日本的香道已经发展为 100 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而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
在日本,香道成为了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从最初的闻香,到第二年练香灰造型,到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直到第四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则需要 15 年,升到「奥传」一级的话竟然要 25 至 30 年!
玩「香」的方式
了解了关于「香」的历史以后,你也许就会想知道该如何使用。一般而言,玩香有三种主要方式:燃香、熏香、生闻。
燃香
烧闻一般是使用线香、香材、或香篆,直接点燃。
这种方式的出香是只有一种味道的,但是可以通过距离的不同,感受到浓淡变化,并且适用于大的空间范围使用。
不过,由于是直接燃烧,不免产生烟气,此种表现形式不宜长时间近闻,凑的太近对敏感的鼻腔会有影响。
熏香
熏香指的是用电熏炉或碳炉,通过温度将香材的香韵逼出来的方式。
这是唯一一种能让你感受到香韵味道变化的方式:从初香-本香-尾韵一览无余。而且它还不产生烟气,近闻舒适怡然。
不过,跟烧闻比起来,它香气散播的空间范围相当有限。
最后,玩物君给初入香道的朋友一些小建议: 刚开始玩香,买个蓄电熏炉最合适,不需要太过昂贵的,合用就好, 一般而言,对于新手,是比较建议使用纯香,而不是合香,其中线香用得会比较多;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一下有关香学的书籍,如《香学会典》、《大地瑰宝沉香》、《中国香学》等等。